唐燕旋老师过关课《最后的常春藤叶》课堂展现文学教学新探索
2025-11-12 人文科学学院 熊慈 访问量:
2025年11月11日,知新楼508教室,语文教研室唐燕旋老师带领绿检25301学习经典短篇小说《最后的常春藤叶》。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、角色体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文本,感悟文学魅力。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向俊峰、语文教研室主任朱颖、数学教研室主任刘慧君以及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来到课堂听课。

课程伊始,唐燕旋以"人类意识数字化的可能性"为切入点,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的思考。随后,她巧妙衔接至常春藤叶的象征意义——顽强生命力,并简要介绍欧·亨利的传奇人生,为文本分析铺设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。这种跨学科导入方式,既激发学生兴趣,也为文学主题的深化奠定基础。

在新授课环节,唐燕旋设计了三个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。任务一要求学生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情节,训练信息提炼能力;任务二通过角色扮演,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描述苏艾、琼珊、贝尔曼三人,深化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理解;任务三则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,并分析"双线交锋"中苏艾的救助与贝尔曼的牺牲如何推动主题升华。
课堂最具亮点的环节是"文学侦探"活动。学生需从文本细节中寻找伏笔,解密欧·亨利如何通过铺垫实现结局的意外性与合理性。这一设计将文学赏析转化为逻辑推理过程,既锻炼批判性思维,亦让学生切身感受短篇小说"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"的艺术魅力。
课后,听课教师齐聚一堂,开展评课。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,对此次过关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。老师们一致认为,唐老师教姿教态自然大方,有着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。同时针对一些不足,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唐燕旋表示将认真反思,总结经验,提高教学能力。

( 编辑:刘巍 审核:刘巍 向俊峰 单武雄)
